顱內植入“芯片” 讓帕金森病的老伯甩開輪椅
字號:T|T
大腦控製著人的各項生命體征,因為大腦中有許許多多的神經核團,就像人體自帶的“芯片”,隻有它們正常運作時,才能維持人的正常的生命活動。帕金森患者就如人腦“芯片”出現故障,怎麽辦?人工裝一個。
近期,貴州省人民醫院為一名中晚期的帕金森患者顱內植入“電子芯片”,並在右胸皮層下方安裝“主機”,患者體外遙控放電,刺激神經元,減輕帕金森症狀。依賴輪椅多年的患者能甩開輪椅站立起來
患病十多年 73歲老伯願意試一試“電子芯片”
73歲的傅老伯,患帕金森十多年,平日靠服用多種抗帕金森病藥物改善症狀,但隻能維持1至2小時,在沒有藥物療效的大多數時候,他隻能依靠輪椅生活。
一個多月前,傅老伯就診省醫神經外科,找到神經外科的林軍教授,經過對傅老伯身體的係統檢查和評估,確定傅老伯為帕金森病中晚期患者。
“當時建議他裝置俗稱‘電子芯片’的腦起搏器,即在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,釋放高頻電刺激,抑製了這些因多巴胺能神經元減少而過度興奮的神經元的電衝動,減低了其過度興奮的狀態,從而減輕帕金森病症狀。”林教授的治療方案得到傅老伯的認可,他願一試。
頭頂、右耳後、右胸前分別打了4個小洞 “主機”埋胸下
這是一台誤差隻允許1毫米的高難度手術,稍一差池,就有可能傷及幾厘米之外的生命中樞腦幹。
術前,醫生為傅老伯安裝立體定向頭架,此舉幫助神經外科醫生確定放入電極的位置。隨即,為其掃描磁共振檢查,定向架位置,醫生要獲得植入腦起搏器部位的定位數據。而後,就是最關鍵的植入芯片。
“午夜福利视频一区在患者的頭頂、右耳後、右胸前分別打了4個4厘米的小洞。”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勇介紹,根據前麵的定位找準刺激部位後,把芯片放進如同花生米般大神經核中的靶點。此過程的損傷很小,而且由於大腦本身沒有痛覺,因而不會感到疼痛。
芯片連接兩根八九厘米長的導線,穿越右耳後皮下延伸至右胸,醫生在胸前開了一扇“窗”,將火柴大小的“主機”(脈衝發生器)安置其中,主機另一端再插入導線。最後,醫生將傷口關閉。
植入完畢後,程控工程師和張勇現場進行簡單測試和檢查,通過設定適當的刺激參數,遙控器讓“腦起搏器芯片”放電,刺激神經元。數分鍾後,顱內芯片開始工作,傅老伯能做出伸手、畫線圈等動作。
手術一共持續9個小時。
感應式充電器 “捂”胸前充電
在芯片的幫助下,依賴輪椅多年的傅老伯能甩開輪椅站立起來了,無需家人的攙扶,他邁開了穩健的腳步來回走動、轉身。震顫、僵直和運動遲緩等症狀也都一一消失。
“坐著輪椅進來,自己走著出去”對於這樣的手術效果,傅老伯一家很滿意。
張勇表示,芯片的電池一般可以使用5~10年,如果電池耗竭,需要更換主機,電極和導線不需更換。這可以通過簡單的外科手術進行更換。
病人平時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,不要忘記一周充一次電就好。關於充電,記者很費解,機器、導線都在身體裏,怎麽接插頭?張勇笑著解釋,充電器是感應式,需要的時候,將其“捂”在右胸口主機位置即可。
控製電壓 控製症狀
此外,記者還關心調度電壓的問題。畢竟是往大腦放電,會不會將腦組織“燒糊”?
張勇表示,芯片是不會毀損神經核團,隻是使其暫時處於電麻痹狀態,改善神經功能。神經核團麻痹的程度、範圍可通過設定腦深部電極的電流、電壓、頻率及電極位置等多個因素來調節。
通常,醫用調製電壓通常是3伏,病人如果覺得電壓高一點,效果會更好一點,可以適度調試,每次幅度為0.05伏。當然,如果覺得自己動手不穩妥,也可到醫院由醫生調控。
該院的林軍教授還告訴記者,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發病率為1.7%,據此推算,目前國內患者已經超過200萬,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,患者數量會越來越多。
腦起搏器目前是一種改善帕金森的先進手段,適用人群包括:原發性帕金森病、藥物療效已逐漸降低或出現副作用、疾病已開始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、沒有明確智力障礙等。
上一篇: 緊攥供應鏈,台灣電源IC公司逆水前進 下一篇: 為什麽LED芯片火?
同類文章排行
- 深圳半導體產業鏈漸趨完整的版圖
- 三星/SK海力士將大規模投資研發DRAM 市場或
- 台積電坐穩晶圓代工龍頭 高端封裝明年豐收
- 2016半導體鏈全線看旺 晶圓訂單爆滿
- 全球代工產業格局生變 富士康轉戰印度
- 如何解決USB電壓下降問題?
- 半導體:聯發科紫光估計懸了 台灣排斥陸資
- 中國大陸12寸晶圓廠分布
- 智能家居在線批量燒錄的應用
- 全球市場LED燈泡8月售價:美國市場價格最